如何选择高k介质呢?首先高的k值是一个主要的指标。表4.6列出了候选的介质和它们的k值。根据材料的化学成分、制备方法和晶体结构等条件的不同,同一种材料可能具有不同的k值。
除了高的k值,介质同时还必须考虑材料的势垒、能隙、界面态密度和缺陷、材料的化学和热稳定性、与标准CMOS工艺的兼容性等因素。HfO2族的高k介质是目前最有前途的选择之一(其次是 ZrO2族的高k介质)。
在高k介质研究的前期,介质与多晶硅栅极的兼容性一直是一个问题。如图4.8所示,由于在HfO2和多晶硅界面上形成 Hf-Si键合,即界面存在缺陷态,使得无法通过多晶硅的掺杂调节器件的开启电压(Vt),这被称为“费米能级的钉扎”。
另外一个问题是器件的电迁移率的降低,这是由于高k介质的表面声子散射造成的(见图4.9)。因为高k介质的高的k值得益于其偶极性分子结构,但这种分子结构容易产生振动。在和硅的界面上,偶极性分子的振动被传递到硅原子,造成晶格振动(声子)并进而影响电子的正常运动,导致迁移率的降低。
问题的解决方法之一是采用金属代替多晶硅作为栅极,这样既可以避免HfO2和多晶硅界面上缺陷态的产生,同时金属栅极的高的电子密度,可以把偶极性分子的振动屏蔽掉,从而提高器件的通道内的迁移率(见图4.9)。
如前所述,HfO2族的高k介质是目前最好的替代SiO2/SiON 的选择。根据工艺整合的不同,主要有先栅极和后栅极两种路线,在后栅极中又有先高k和后高k两种不同方法(在金属栅极章节内详述),其主要区别在于高k介质是否经历源/漏的高温热处理(1050°C)。纯的HfO2具有较高的k值(25),但缺点是无法承受高温。在温度超过500°C,HfO2会发生晶化,产生晶界缺陷,同时晶化还会造成表面粗糙度的增加,这都会引起漏电流的增加,从而影响器件的性能。所以纯的HfO2只适合应用于后栅极后高k的整合路线。可以通过对HfO2进行掺杂来改善它的高温性能,如掺Si或氮化,形成 HfSiO/HfSiON。但这样都会降低介质的k值(15),从而影响EOT的降低。